本文选取51家HACCP获证企业,希望通过审核输出的汇总分析寻找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薄弱环节制定提升方案。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以下针对问题突出方面进行相关分析。
51家企业中,发生供应商管理方面问题的企业34家,占比66.67%。主要问题分布如下(见图2)。
(1)CCP验证管理不完善1次。
(3)体系验证不完善20次。
2.供应商管理方面
(2)洗消用品供应商未关注3次。
(4)服务类供应商管理未关注或不完善9次。
3.追溯管理方面
(2)记录不完善14次。
(4)回用与返工的追溯不完善2次。
许多企业不清楚验证的定义和目的,因此不知道要验证什么内容,如何验证。
认证审核过程中,建议审核员关注以下方面。
(2)验证活动是否按规定实施?查前提方案、HACCP计划、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记录及内审的实施情况等,验证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4)食品安全小组是否组织对验证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是否分析结果的记录,评审结果的改进。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而其中因供应商原辅物料导致的事件比比皆是,如:2005年,肯德基供应商六和速生鸡被曝光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违禁药物;2011年,肯德基纸杯增白剂超标;2014年,福喜事件累及麦当劳等。原辅物料掺杂造假、以次充好事件愈演愈烈,如人造鱼翅事件,老鼠肉冒充羊肉流入小肥羊等多家知名火锅连锁店等。国家在《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辅料供应商审核指南》《SBT 10621-2011 超市鲜活农产品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GB-T 23793-2009 合格供应商信用评价规范》等法规和标准中对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做了全面和具体的要求。体系认证标准中对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也各自做了规定。但因供应链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还时有发生,结合第一部分的不符合汇总,说明现在许多食品企业供应商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认证机构可以与食品企业合作,为其分担部分供应商评审工作,或者为食品企业提供供应商培训,使之满足企业要求。
(1)审核前收集企业相关原辅料、包装材料的食品安全事件,评估其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制定供应商审核抽样计划。
(3)与供应商管理人员沟通,确认企业供应商管理模式、现状,并评估现有供应商管理团队是否适宜、是否能够胜任。如部分企业由采购部人员查看供应商提供的第三方检测报告,而他们欠缺食品专业知识或者没有相应的标准,无法判定检测报告是否合格。
(5)查看服务类供应商的资质等材料。
食品追溯(溯源)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这套制度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上下游。2015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发文(国办发【2015】95号),强调推进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推进食品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建设;适时支持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探索建立追溯管理体系专门认证制度。相关部门可在管理工作中积极采信第三方认证结果,带动生产经营企业积极通过认证手段提升产品追溯管理水平。由此可见,第三方认证时评价食品追溯体系不仅是满足认证标准要求,也是迎合政府需求。而从第一部分分析结果看,企业的追溯做得并不完善,审核机构可以在体系审核之外拓展企业的追溯体系成熟度评估,并结合第一部分发现的企业追溯体系方面的问题提供培训、咨询。
(1)企业追溯体系的策划:查看公司关于标识、追溯的文件,对原物料接收、车间原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放置、库房存放/出入库的标识和记录是否有具体的可识别信息的规定?对回用和返工品的标识、追溯是否做了适宜的规定?
(3)查看原物料验收、仓库出入库、生产投料(配料)、运输发货等,是否有可追溯信息?核实以上各种信息是否一致。如果当地政府有网络追溯平台,核实企业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与纸质信息的一致性。
(5)最好现场抽样进行一次模拟追溯,并计算物料平衡。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引入中国近30年,获证企业已超过4万家,且还在逐年增加,但大部分企业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决策管理层并不了解体系运行的真正意义,对于贯彻标准的认识也相对模糊,在人力资源、财务支出及运行环境上未给出足够的重视与支持;企业负责体系的人对体系认识不足,不能真正理解体系内容的要点,体系并未随着企业条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食品安全环境及标准的不断变化而更新。针对以上问题,认证机构一方面有义务和责任响应政府号召,向其灌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协助企业完善其体系,同时拓展自身业务;另一方面需要在审核过程中关注企业容易忽视的上述问题,做好全面审核,规避风险。